電話:0755-27390593
E-mail:webmaster@gdwjrcy.com
聯系人:林先生
手機:13631535088
最新文章 | 更多>> |


信息中心 |
您的位置:首頁>關于萬家人>信息中心 |

關鍵詞:餐飲
今年上半年,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對北京、吉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陜西、海南等11個省、區、市餐飲行業新生代農民工基本狀況進行了調查,對20余個省轄市(縣)的46家餐飲企業進行了直接采樣,共統計職工有效問卷1000余份,直接涉及職工1萬余人,現將情況介紹如下:
基本情況
全國餐飲業現有營業網點約500萬家,職工2200萬人,全行業連續1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總體特征主要是:
1.已成為餐飲業職工隊伍的主體。被調查省市餐飲企業中,農民工人數少達53.4%(廣西37家企業統計),多達84.3%(寶雞);農民工中的新生代農民工少達79.6%(寶雞),多達89.3%(廣西);新生代農民工中,女工少達59%(吉林12103家企業統計),多達79.5%(咸陽)。在11省市中,新生代農民工占餐飲行業職工總數平均在58%以上。餐飲業已成為吸納農村勞動力的主要行業和反映新生代農民工狀況的重要窗口。
2.有一定的政治和文化素質。據統計,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中,中共黨員占5.1%,共青團員占64%,表示希望加入共產黨的占33.6%;其文化程度分別為:小學5.9%,初中37.6%,中專和高中40.8%,大專以上15.7%。這表明,新生代農民工是一支積極向上、要求進步的隊伍,在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素質上,與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民工隊伍有很大不同,具備了從父母輩“生存型”向新生代“發展型”轉變的基礎。
3.享有基本的工作條件。統計表明,91.7%的新生代農民工能按時領取工資;勞動合同簽訂率為73.1%;47.5%的人住企業提供的宿舍。在填寫選擇從事餐飲工作的原因時,有26.1%的人選擇“喜歡和有前途”,有16%的人選擇“沒有別的技能,只能干這個”,10.7%的人認為待遇還行,14.9%的人是因為有老鄉或同伴,22.1%的人沒想那么多。體現出餐飲業就業門檻低、大部分能解決吃住、收入相對穩定,為新生代農民工進城立足提供了基本生存條件,因而成為他們就業的主要選擇之一。
4.對生活有不斷的追求。據統計,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中有13.1%的人在城市出生,雖然86.9%的人生在農村,但像城市人口一樣,大多數學校畢業后即在城市參加了工作。其中初中畢業進城務工的占37.9%,高中或中專畢業進城務工的占36.8%,有12.3%的人隨父母在城市長大參加工作,在家務農后參加工作的只占10.4%。受城市文明感染,對比農村生活,他們對當前生活狀況有著較高的評價和更高的價值追求。
存在的突出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為改革發展、服務城市作出了很大貢獻,也享受到改革開放的部分發展成果,但在主客觀上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整體技術素質相對較低。統計顯示,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中,有65.3%的人沒有技術等級證書,具有初級職業技術資格的占17.3%,中級占14.7%,高級只占2.7%,遠遠不能滿足餐飲業快速發展的迫切需要,也給他們的擇業帶來困難。
2.勞動時間超長。統計表明,他們之中每周工作5天的只占9.9%,6天的達71.7%,7天的占16.8%;只有45.3%的人每天工作8小時,33.1%的人每天工作9小時,20%的人每天工作10小時或10小時以上?傮w上,有90%的新生代農民工每周工作時間超過法律規定,每周工作6天成為業內的常態,且大部分企業沒有相應的工資補償。因此,他們的收入不是勞動價值的真實體現,也反映了眾多餐飲企業依靠超長勞動維持運營的狀況。
3.社會保障率低。據統計,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中,有養老保險的占46.7%,醫療保險占48%,工傷保險占35.2%,計劃生育保險占18.7%,失業保險占27.5%,有一半以上享受不到基本的社會保障權益。在已繳納社會保險的員工中,也主要是養老和醫療保險。因為社會保險不到位,僅從醫療來看,生病后用單位藥箱解決的占8.8%,個人購藥和自費到醫院的分別占56.5%和45.6%,只有21.6%的人能通過醫療保險解決。有24.3%的人選擇了能忍就忍,盡量不看病。社會保障的缺失,加大了個人、企業及社會穩定的風險。
4.工作流動性大。統計顯示,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中沒換過工作的只有36.3%,換過一次到五次工作的占60.8%,有0.8%的人甚至換過10次以上。有11.2%的人把從事餐飲業作為暫時過渡,有40%的人從事餐飲工作在一年以下,達到五年以上的只有14.8%。餐飲行業比較高的員工流動率,也使員工難以更好地融入企業,缺乏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關注和熱情。
5.對工會組織認知不足。新生代農民工中,對工會組織比較了解的占12.5%,了解一些的占42.4%,表示不了解的占42.9%。有25.1%的人是工會會員,有6.1%的人表示不希望加入工會,對入會持無所謂態度的占29.6%。在問卷調查“了解哪些法律法規”時,知道《工會法》人數最少,只有11.2%。這些統計還是來自有一定規;蛑鹊钠髽I。這表明,大部分餐飲企業新生代農民工,對通過工會組織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還比較淡薄。
6.對融入城市充滿困惑。在問卷調查“城市人對他們的態度”時,有49.6%的人認為大部分較客觀,能平等對待,只有14.1%的人認為被看不起和被排斥。盡管如此,在回答“融入城市的困難”中,仍有42.1%的人認為沒有歸屬感,44.8%的人認為機會不平等,24%的人認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承認。在城市工作一段時間后,生活困難隨年齡增長逐步顯現。有23.7%的人認為未來幾年不會有大的變化,有8.5%的人覺得看不到什么希望。這表明,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雖然走上了城市化道路,但難以平等心態加入城市競爭隊伍,在較長時間內難以從內心融入城市。所以,有的新生代農民工形象地把自己叫做“農漂”。
原因及發展趨勢
新生代農民工處于二元社會結構并軌進程中,受個人、企業、社會等諸方面因素影響,使他們的擇業、工作、生活及精神文化需求等呈現此消彼長的狀況,經歷著艱難的歷程。
從個人層面看,面臨成為城市人的迫切愿望和自身條件不足的矛盾。據統計,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中,有57.6%的人沒有自己名下的承包責任田,有31.2%的人不會農活。68.8%的人雖然會一些農活,但極少能勝任農業勞動;有12.3%的人隨父母在城市長大參加工作;81.1%的人不是獨生子女,還要負擔一定的對家庭的經濟支持。他們中絕大部分已不愿或不能在家務農,到城市工作成為唯一的生活手段。
另一方面,他們總體上缺少城市人脈關系的支持,缺乏基本的維權意識,缺乏繼續深造的條件。如,有37.3%的人認為自身條件不足是融入城市的困難之一;在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中,有33%的人是自己不愿簽,甚至已簽訂勞動合同中也有個別不愿簽的,另有29%的人沒想過簽訂勞動合同,有46.7%的人不清楚如何辦理社會保險;當在企業遇到不公正待遇時,有21.3%的人選擇“能忍就忍”,有19.2%的人選擇“辭掉工作另謀職業”;在安排業余時間上,有53.3%的人選擇“看電視”,49.3%的人選擇“休息”、28.8%選擇“做家務”,只有20.3%的人選擇“業務學習”。超長的勞動時間,使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再深造,即使以“跳槽”追求更好的工作待遇,也很難進入勞動技能要求更高的其他領域。因為服務業“吃青春飯”的國情,隨著年齡增大,生存和發展問題逐步顯現,對未來的擔憂使他們越來越處于焦慮和不安中。特別是占8.5%“對未來看不到什么希望”的新生代農民工,潛伏著不穩定的因素。
從企業層面看,面臨穩定職工隊伍和體現員工利益不足的矛盾。餐飲業的蓬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也需要員工隊伍相對穩定,但企業在這方面普遍存在不足:
一是技能培訓不足,尤其是涉及勞動者權益的法律培訓不足。調查顯示,企業沒有培訓的占22.1%,每年培訓少于一周的占23.2%,培訓一周到二周的占29.6%,二周以上的占24.3%。即使培訓,也主要是職業技能和企業規章。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企業對涉及勞動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培訓一般很少。因此,出現一些員工不知道必須簽訂勞動合同、不知道怎樣繳納社會保險和企業為自己繳納了哪些社會保險的現象。如,除了表示自己不愿簽訂勞動合同之外,還有8.3%的人表示“沒想過”簽訂勞動合同,有5.9%的人不清楚如何辦理社會保險。
二是工資偏低。統計顯示,員工收入500元以下的占2.7%,500元~1000元占34.1%,1000元~1500元占45.6%,1500元以上占15.7%。收入1500元以上的主要是廚師或管理崗位。餐飲業多數崗位工資水平只是略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而且靠超長勞動時間獲得,實際低于最低工資標準。在問及工資收入主要支出用途時,選擇以下各項比例為:吃穿用72.5%,房租33.9%,給家寄錢29.9%,交通19.5%,必須的基本生活開銷比例較大。因此,有23.5%的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感覺收入偏少,5.3%的人認為太少,32.3%的人覺得不夠花,6.7%的人需要家里補貼,只有12.8%的人表示有富余。
三是不能嚴格執行勞動法律法規。統計顯示,仍有26.9%的員工沒有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35.7%的員工沒有任何社會保險,這些也加大了員工的流動?傊,由于大部分餐飲企業小、散、雜,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在勞動關系上呈現更加弱勢的狀況。
從社會層面看,面臨城市化進程加快和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滯后的矛盾。據統計,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中77.3%在21歲~30歲之間,已婚的占27.5%,其中32%的配偶為城市戶口。一旦結婚,即面臨住房、托幼、子女入學等一系列生活問題。在住房上,自己租房、與人合租或借住親朋家的占52.8%,即使是收入高一點的管理層,一旦買房,立即成為“房奴”,因此,有21.1%的人選擇了在家鄉附近中小城市定居,7.2%的人在鄉鎮城市定居,9.6%的人回農村老家;在照料子女上,只有19%能入托兒所,其余或自己帶、或找人帶、或放在老家由父母親戚帶;在子女入學上,無城市戶口大多只能選擇民辦學;蚧剜l上學。
因為公共服務體系滯后,新生代農民工基本生活條件不足,形成農民工和城鎮人口事實上的不平等。他們要享受與城市人同樣的生活質量,需要付出比城市人大得多的努力,因此他們對政府解決相關問題充滿期待。希望在以下問題上有所幫助所占比例依次是:勞動就業53.3%,社會保障53.3%,職業技能培訓44.8%,住房42.1%,收入分配33.6%,監督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31.2%,子女入學27.2%,法律援助20.5%,實現民主權利15.2%。
幾點建議
餐飲業新生代農民工的狀況及特征代表了新生代農民工的一般狀況和特征。新生代農民工已是一般性競爭行業用工的主體,他們的生存和發展關系到行業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穩定。他們當前面臨的種種困難,有些靠個人和企業是難以解決的。做為安置就業的重要行業,有就業數量,更須有就業質量,否則他們只會成為城市的匆匆過客,或者滯留城市成為不穩定的因素,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加快社會體制改革的步伐,從根本上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新生代農民工所產生的問題從根本上講,是社會二元結構導致的社會管理體制滯后于城鎮化快速發展的矛盾。在收入分配、社會保險、就業保障、戶籍制度、教育醫療等多方面,新生代農民工與城鎮居民都不在一個起跑線上。
2.加大對餐飲業的政策扶持和監管力度。把餐飲業做為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吸納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點行業,積極推進其健康發展。對經營規范、積極落實勞動法律法規的企業,在稅收、貸款、水電氣及刷卡消費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3.加大對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和法律培訓力度。有效整合目前多頭培訓的格局,在培訓主體上,賦予各級餐飲行業協會主導監管行業技能培訓的職能,集中資金資源,充分發揮大專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的作用,按地區整體規劃,統一培訓內容,實現培訓就業一體化,增強餐飲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培訓費用上,可對農民工實行初級培訓免費,中級培訓少收費,高級培訓適當收費的辦法;在法律培訓上,依托獨立于企業之外的培訓主導機制(如政府勞動部門、工會等),加強涉及勞動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培訓,并作為企業經營的必備條件,納入監管考核企業的內容。
4.加強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建設。行業工會和工會聯合會的建立及充分發揮作用,是更加適合餐飲業職工維權的有效途徑。一是加強餐飲企業建會的督促檢查,給予行業工會和工會聯合會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支持;二是把餐飲業工資協商作為推進工資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的重點之一大力推進;三是加大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心理疏導機制的力度;四是引導餐飲業轉變用工觀念。
關鍵詞:餐飲